首页 > 诗文 > 韦庄的诗 > 荷叶杯·记得那年花下

荷叶杯·记得那年花下

[唐代]:韦庄

记得那年花下,深夜,初识谢娘时。水堂西面画帘垂,携手暗相期。

惆怅晓莺残月,相别,从此隔音尘。如今俱是异乡人,相见更无因。

荷叶杯·记得那年花下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记得那年那个夜晚,我与谢娘在临水的池塘边的花丛下初次相遇。画帘低垂,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。不忍别离,又不得不分手。

不知不觉残月将尽,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。分手,从此就失掉了音讯。如今都成了异乡人,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。

注释

谢娘: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,后人因称才女为“谢娘”。唐·韩翃《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》诗:“承颜陆郎去,携手谢娘归。”

水堂:临近水池的堂屋。

相期:相约会。李白《月下独酌》:“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”

残月,谓将落的月亮。唐·白居易 《客中月》诗:“晓随残月行,夕与新月宿。” 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词: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、晓风残月。” 陈毅《过微山湖》诗:“鲁南峰影嵯峨甚,残月扁舟入画图。”

音尘:消息。隔音尘,即音信断绝。

因:缘由,这里指机会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唐圭璋 等.唐宋词鉴赏辞典(南宋·辽·金)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:第2465页

2、《全唐诗》(下).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年10月版,第2170页

荷叶杯·记得那年花下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有特殊的写作背景,韦庄的爱姬被蜀主王建所夺,韦庄创作这首词,就是回忆以前的欢乐,诉说此后的痛苦。又传说韦庄的爱姬读了这首词后,因痛苦而绝食而死。

参考资料:

1、《全唐诗》(下).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年10月版,第2170页

荷叶杯·记得那年花下鉴赏

  此词上片以极通俗的语言,写极欢乐的爱情。“记得”二字,直贯而下。“深夜”是相会的时刻;“水堂西面”的“花下”是相会的地方;“画帘垂”照映深夜人静,“携手”句写两情相投。一个“花下”“深夜”的镜头,把词人的思绪,推回到遥远的过去。“水堂”“帘垂”“携手”“相期”,低低切切,耳鬓厮磨,情深爱笃,是十分美好的回忆。过去的欢情写得愈热烈,此时的心情就显得愈凄凉,不言悲而悲转浓,不言愁而愁益深,这就是所谓“以乐景而写悲”的艺术手法。

  下片以无限的惆怅,写无限的离恨。“晓莺”承“花下”;“残月”承“深夜”;“相见更无因”承“携手暗相期”,句句有着落,层层有照应。歇拍三句,有景有情,以情为主。“晓莺残月”状离别的凄清环境。“从此”以下,为别后情状:人各一方,音信断绝,无由相见。

  据说韦庄的爱姬被蜀主王建所夺,韦庄这首词,就是回忆以前的欢乐,诉说此后的痛苦,表达了对爱人刻骨的相思。又传说韦庄的爱姬读了这首词后,因痛苦而绝食而死。杨偍《古今词话》和蒋一葵《尧山堂外纪》记载:韦庄有宠姬,姿质艳丽,兼擅词翰,为蜀主王建所夺,于是作《荷叶杯》、《小重山》等词,词流入禁宫,姬闻之不食而死。据夏承焘《韦端己年谱》考定庄留蜀时,年已七十左右,故杨、蒋之记载不足信。但不管这种记载的真实可靠性如何,这首词倒确实是写得语淡而情悲,情意深长的。

韦庄简介

唐代·韦庄的简介

韦庄

韦庄(约836年─910年),字端己,杜陵(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)人,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,唐朝花间派词人,词风清丽,有《浣花词》流传。曾任前蜀宰相,谥文靖。

...〔 ► 韦庄的诗(330篇)

猜你喜欢

戊寅正月寿张华东年兄七十三初度兼订观海之约 其二

明代毕自严

传闻海蜃幻楼台,仙屋筹添瑞气开。岱岳孔林游屐遍,何当把臂向蓬莱。

送家巩宁

清代陈恭尹

家世儒官独典军,紫髯三十坐高轩。战旗指处无坚垒,仕路从来有孟门。

剑长涩苔收杀气,马骄沙草散蹄痕。旧时赠客金钱尽,更向谁人受此恩。

磐湖秋色同诸禅侣夜坐

明代罗万杰

露下空山客袂凉,残荷新菊叠衰荣。池边宿鸟翻林影,竹里流泉杂磬声。

是夕逢秋偏澹滟,何人对月不凄清。香瓯茗碗共深坐,一室萧然称野情。

上清宫梅同座主閒閒公赋

金朝李献能

厌住卢家白玉堂,琳宫潇洒占年芳。光生琪树风霜古,影占银潢月露凉。

物外根株本仙种,世间红紫避严妆。遨头词伯今何逊,一笑诗成字字香。

次韵学士兄秋初 其三

宋代李弥逊

叶叶彫梧阵阵风,疏云全放月华浓。故人不寄江头信,看尽飞鸿断复纵。

故刑部尚书万安刘公夫人哀挽 其六

明代程敏政

落日秋山起白云,森森松桧拥高坟。贤名百世应难灭,中有天家谕祭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