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精兵简政精兵简政的意思
jīngbīngjiǎnzhèng

精兵简政



精兵简政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精减人员;紧缩机构。

出处《南史 陈暄传》:“徐陵为吏部尚史,精简人物。”

例子政府机关实行精兵简政,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。


基础信息

拼音jīng bīng jiǎn zhèng

注音ㄐ一ㄥ ㄅ一ㄥ ㄐ一ㄢˇ ㄓㄥˋ

繁体精兵簡政

正音“简”,不能读作“jiān”。

感情精兵简政是中性词。

用法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精减人员,缩减机构。

辨形“简”,不能写作“减”。

近义词精打细算、缩衣节食

反义词尾大不掉、叠床架屋

英语fewer and better troops and simpler administration

俄语сократить и упростить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ый аппарáт

日语機構(きこう)の簡素化(かんそか)と人員の精鋭化(せいえいか)


字义分解


精兵简政造句


1.陛下实行精兵简政,大批军士解甲归田,却苦于缺少农具,只能看着大片良田日渐荒芜,却无可奈何!

2.师部也实行精兵简政,一部分人员随王必成南下,一部分人员到部队基层,还有一部分人员遣散回原籍。

3.不如你我联手,共扶时难,齐心协力,匡定天下,联邦宪国,精兵简政,民治天下,岂不好哉?

4.今天,我得知一个坏消息,美国人攻入上海了,就往山东而来,但是我的人还是不够,本着精兵简政的目标训练。

5.牛弘跟太傅讨论起精兵简政的问题。

6.晋冀鲁豫边区的领导同志,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,做出了精兵简政的模范例子。

7.可那位领导同志很显然不是个舍得分好处的主,直接大笔一挥,厂里需要精兵简政,老师傅们为厂里贡献了一生,也该好好休息休息了。

8.汉高祖刘邦不拘一格的重用人才,在于项羽的对抗中最终功成名就,只是在治理朝政时没有能够做到精兵简政。

9.李涛是一个大学生,毕业那年,赶上国家财政缩水,大批单位精兵简政,眼高手低的他苦苦寻觅无果后,惨淡回到老家,在县里一家化工厂谋得一份差事。

10.凡是机构臃肿、人浮于事的单位,都应精兵简政,以节约行政开支。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精兵简政的意思解释、精兵简政是什么意思由字典易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一时一刻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。
斗方名士 斗方: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;名士:知名而未出仕的人。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“名士”。旧指冒充风雅的人。
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。
自强不息 自觉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
安安静静 指没有声音,没有吵闹和喧哗。
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;唯恐落后。
安于现状 安: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;现状:目前的状况。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;不求进步。
同心合力 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
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,却又倒向那边。比喻顾此失彼。也形容坏习气太多,纠正了这一点,那一点又冒头了。
自命不凡 自称自己不平常(凡:平凡;平常)。形容自高。
共商国是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
画地为牢,议不入 议:议论。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,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。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。
便还就孤 就撤回到我这里.。
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
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 徒:空;羡:羡慕。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,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。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。
湖光山色 湖水风光;山峦秀色。形容山水景色之美。
男大当婚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。
饥不择食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。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。
超然绝俗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
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。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。
苦口婆心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
妙语连珠 连珠:串珠;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。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。
束身受命 束身:约束自身,不放纵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、听从命令。
繁荣富强 繁荣:(经济或事业)蓬勃发展;兴盛;富强:(国家)生产丰富;力量强大。形容国家兴旺发达;富足强大。
河山之德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
改恶向善 指不再做恶,重新做好人。
聪明伶俐 伶俐:灵活。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;记忆力和理解力强。
群山四应 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