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打自招的成语故事

拼音bù dǎ zì zhāo
基本解释原指还没有用刑;就自己招供了。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。
出处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3卷:“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。”
不打自招的故事
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来到一座寺庙借宿,孙悟空向僧人展示袈裟,寺内老僧贪财夜晚放火烧寺,偷走了袈裟。他在芳草坡前被黑风山上的妖怪捉住,他便不打自招地交出唐僧的袈裟。孙悟空知道后立即赶将过来消灭妖怪夺回袈裟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不打自招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 |
讴功颂德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 |
无妄之灾 | 《周易 无妄》:“六三,无妄之灾。或系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灾。” |
首身分离 |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 |
举世混浊 |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 |
自强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 |
白日见鬼 |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六卷:“在京师时有语曰:‘吏、勋、封、考,笔头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见鬼。’” |
路无拾遗 | 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 |
衣锦还乡 | 《南史 刘之遴传》:“武帝谓曰:‘卿母年德并高,故会卿衣锦还乡,尽荣养之理。’” |
春冰虎尾 | 《尚书·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