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取我与的成语故事

拼音rén qǔ wǒ yǔ
基本解释取:拿;与:给。指商人囤积物资,待时出售以获厚利。
出处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当魏文侯时,李克务尽地力,而白圭乐观时变,故人弃我取,人取我与。”
人取我与的故事
战国时期,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,厉行改革,加强统治。李悝从商人白圭的经商原则“人弃我取,人取我与”中得到启发,在经济改革中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生产的“平籴”法,从而使国家干预与调节经济,使魏国富强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人取我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 | 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语曰‘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也;台榭之榱,非一木之枝也;三代之际,非一代之智也。’” |
望尘莫及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赵咨传》:“复拜东海相,之官,道经荥阳,令敦煌曹暠,咨之故孝廉也,迎路谒候。咨不为留,暠送至亭次,望尘不及。” |
彬彬有礼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83回:“唤出他两个儿子,兄先弟后,彬彬有礼。” |
纵横开合 | 柯灵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,而笔锋所至,纵横开合,娓娓而谈,从历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。” |
遗形藏志 |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 |
主忧臣劳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臣闻主忧臣劳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会稽,所以不死,为此事也。” |
喜新厌旧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,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。” |
经纬天下 |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普施明法,经纬天下,永为仪则。” |
不攻自破 | 唐 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 |
路无拾遗 | 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