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有饿殍的成语故事


野有饿殍

拼音yě yǒu è piǎo

基本解释饿殍:饿死的人。郊外有饿死的人。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。

出处唐·陆贽《祭大禹庙文》:“邦无宿储,野有饿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野有饿殍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野有饿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《自嘲》: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”
和风细雨 南朝 陈 张正见《陪衡阳游耆阇诗》:“清风吹麦垄,细雨濯梅林。”
朝令夕改 唐 元稹《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》:“有迎新送故之困,朝令夕改之烦,自非有为而为。”
促膝谈心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大郎置酒相待,促膝谈心,甚是款洽。”
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
指天誓日 唐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指天日涕泣,誓生死不相背负,其若可信。”
行不顾言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,则曰: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
融会贯通 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”
共商国是
休戚是同 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