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言为讳的成语故事

拼音yǐ yán wéi huì
基本解释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。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。
出处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间者愚民上疏,多触不急之法,或下廷尉,而死者众。自阳朔以来,天下以言为讳,朝廷尤甚。”颜师古注:“妨人之口,法禁严切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以言为讳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以言为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焦头烂额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霍光传》:“令论功而清宾,曲突徙薪亡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耶?” |
尾生之信 | 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 |
坏法乱纪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故天子适诸侯,必舍其祖庙,而不以礼籍入,是谓天子坏法乱纪。” |
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| 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三折:“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,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。” |
饿虎吞羊 | 《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如饿虎吞羊。” |
亲上成亲 | 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一折:“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,争奈忒达地忒知根,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。” |
前脚后脚 | |
度己失期 | |
敢不承命 | 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吾君子顺先典,贶某重礼,某不敢辞,敢不承命。” |
共商国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