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保于信的成语故事


民保于信

拼音mín bǎo yú xìn

基本解释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,才能受到人民拥护。

出处《左传·定公十四年》:“谚曰:‘民保于信。’吾以信义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民保于信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民保于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名士风流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方术传论》:“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”
乘风破浪 《宋书 宗悫传》:“悫少时,炳问其志。悫答曰:‘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’”
食不充口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:“真是衣不遮身,食不充口,吃了早起的,无那晚夕的。”
无妄之灾 《周易 无妄》:“六三,无妄之灾。或系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灾。”
门当户对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中卷:“个样村僧,岂是寻常种草?要得门当户对,还他景胜人奇。”
劳民伤财 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
顿挫抑扬 宋 魏庆之《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〈归去来辞〉》:“陶渊明罢彭泽令,赋《归去来》,而自命曰辞。迨今人歌之,顿挫抑扬,自协声律,盖其词高甚。”
谦受益,满招损 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延访》:“谦受益,满招损。”
慌里慌张 老舍《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》:“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,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。”
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