涓滴不遗的成语故事

拼音juān dī bù yí
基本解释涓:细流;滴:小水珠。一点一滴也不遗漏。比喻极小的或极少的东西也不遗漏。
出处唐 杜甫《倦夜》:“重露成涓滴,稀星乍有无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涓滴不遗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涓滴不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初出茅庐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挥如意笑谈中,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。” |
老实巴交 | 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一个一个心慈面善,全是老实巴交的。” |
举世混浊 |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 |
多谋善虑 | 清·李渔《凰求凤·画策》:“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,何不替我筹度一番,行了这个方便也好。” |
用心良苦 | 清·钱谦益《题怀麓堂诗钞》:“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,出西涯之诗疗之,曰:‘此引年之药物,亦攻毒之箴砭,其用心良亦苦矣。’” |
有去无回 | 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11章:“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了!” |
拉大旗作虎皮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》:“首先应该扫荡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着自己,去吓唬别人。” |
神出鬼入 |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善者之动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 |
苦口之药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 |
色中饿鬼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一个字便是僧,两个字是和尚,三个字鬼乐官,四字色中饿鬼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