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浊扬清的成语故事


激浊扬清

拼音jī zhuó yáng qīng

基本解释激:冲去;抨击;浊:不干净的水;清:清澈的水。冲去脏水;使清水涌流。比喻批评过错;表彰良善;扬善除恶。

出处《尸子 君治》:“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


激浊扬清的故事

西晋时期司空从事中郎牵秀好说大话,他说如果他居于督察百官的地位,就一定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。他只是说说而已,实际上并没有那样去做。在“八王之乱”中,作为尚书的他见哪个王有势力就投靠哪个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激浊扬清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草衣木食 元 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,熬枯受淡。”
攀龙附凤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颍阴商贩,曲周庸夫,攀龙附凤,并乘天衢。”
本位主义 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(六)本位主义,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,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。”
悬而未决 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已将一切问题决定,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,悬而未决。”
放牛归马 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快马加鞭 明 徐姬《杀狗记 看书苦谏》:“何不快马加鞭,迳赶至苍山,救取伯伯。”
反求诸己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
长命富贵 《旧唐书 姚崇传》:“经云:‘求长命得长命,求富贵得富贵。’”
正身明法 《晋书 元帝纪》:“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,正身明法,抑齐豪强,存恤孤独,隐实户口,劝课农桑。”
遁世离俗 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”汉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离俗,自拥石赴河,故言抗迹也。”